2023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,今年的全球主题是“控制塑料污染”。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,各国因地制宜采取行动。如何有效“限塑”,成为共同的考题。近几年来,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将“限塑”付诸行动,有哪些针对各自城市生活特点的措施?实行过程中遇到怎样的曲折?
原标题:城市如何有效“限塑”
■本报记者 彭德倩
今天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,今年的全球主题是“控制塑料污染”。近几年来,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将“限塑”付诸行动,有哪些针对各自城市生活特点的措施?实行过程中遇到怎样的曲折?故事不少。
阿姆德哈是在印度最大的城市之一金奈售卖鲜花的小商贩。过去,她需要把15%的利润用于购买塑料袋,但是如今,她改用路边树上现摘的宽阔绿叶来为客人包装鲜花,每天可以节省60卢比(5.8元人民币)的成本。
阿姆德哈所在的城市位于印度最南端的泰米尔纳德邦。2019年初,这里通过法案,要求禁止使用14种塑料,这也是印度全国性限塑令法案的内容之一。
塑料问世距今已有100多年,如果说当时的人们为其诞生曾欣喜若狂,如今却不得不为不合理使用塑料产生的“白色污染”煞费苦心。
据预测,到2050年,全球塑料产量将翻一番,达到每年10亿吨以上。随之而来的,是陆地、海洋的污染加剧。
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,各国因地制宜采取行动。如何有效“限塑”,成为共同的考题。
法国“高歌猛进”
西班牙暂遇瓶颈
2023年1月1日起,法国快餐店迎来“限塑”新规——必须将一次性塑料餐具更换为可重复使用的餐具。这是自禁止使用塑料打包盒、禁止提供塑料吸管等要求后,法国在餐饮领域限制使用塑料制品的又一新规。
在法国各大超市,人们开始切实感受到减少使用塑料制品的要求带来的变化——大部分商品的标签上都明确指明其分类回收方式;电子产品等标注了是否可维修以及维修所需配件信息,为后续产品回收提供参考;超市还鼓励散装销售、减少包装。
自2021年起,法国超市的黄瓜、橙子等30多种蔬果不再使用塑料膜进行包装,消费者可携带能够重复使用的器具购买散装商品。
对此,法国生态转型部透露,该国每年销售的日常用品包装重量大约有550万吨,其中20%是塑料包装,且通常是一次性使用。法国正逐步增加可重复利用包装的产品份额,目标是到2023年投放市场的可重复利用包装产品比例达到5%,2027年达到10%。
“制造商应该从源头上减少过度包装,各地政府应该完善公共场所的垃圾分类系统,并对消费者开展科普行动,进一步提高垃圾回收率。”法国消费者协会负责人指出,塑料过度包装问题突出,塑料回收比例有待提高。
近年来,法国加大“限塑”力度,通过了《为循环经济反对浪费法》,旨在逐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、促进替代及可重复使用材料的开发、禁用一次性塑料包装、推广无包装销售等,推动国家生态转型目标的实现。
新法案为全面禁用一次性塑料包装绘出了蓝图:到2025年实现对塑料制品的100%循环利用,力争减少不必要的一次性塑料包装;到2030年将一次性塑料瓶的出售量减少一半。该法案以5年为一个衡量阶段,根据实际情况量化调整相应政策,最终实现2040年前将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率降到零的目标。
与法国的“高歌猛进”相比,西班牙的“限塑”措施在推进过程中却遭遇了瓶颈。
西班牙于2022年12月计划推行一项有关包装和包装废弃物的法令草案,内容为禁止对1.5公斤以下的新鲜果蔬进行塑料包装、可回收材料包装、可生物降解包装或可堆肥包装(防果蔬腐烂及损坏的包装除外)。
此举受到西班牙果蔬生产出口商联合会的反对,他们认为这会使果蔬产品难以区分品质,并且很难对消费者提供果蔬的相关信息,从而影响果蔬销售,尤其是一些较小的方便携带的果蔬产品的销售。为此,西班牙果蔬生产出口商联合会呼吁政府撤销此项禁 |